手机版 欢迎访问凯利绿巢土壤修复门户网站
摘要:中央环保督查成了梁山好汉狙击目标,由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央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然而很多地方官员为了达到督查指标,采取了各种不良手段,导致环保部门反复督查,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自2015年开始,中央环保督查就成为推行全国性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每年会定期派出督查组,全面检查各地环境治理情况,这些督查主要关注的是交通、餐饮、建筑、工业、农业、畜牧业等方面的环保问题,形式也多样化,包括现场检查、随机抽查、权力清单公开等。然而,由于地方政府为了达到督查指标而采取了各种不正当手段(包括在督查前临时倒装废气、挂起虚假的治污设备、暂停生产等),这就导致督查无法直接解决环境问题,只是停痛而非治本。
为了防止失控局面,2019年,中央环保部门加大了对督查工作的力度,对违规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处罚,并加强对数据真实性的监管。但仍然无法避免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任务而采取欺上瞒下的方式,导致督查的虚假性和重复性日益明显。
中央环保督查一方面对环境污染企业和个人进行震慑,迫使其规范化生产、减少污染排放;另一方面,督查也加强了监管,使环保行业受到正视,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增强了行业竞争力。
然而,由于环保督查过于频繁而导致督查资源浪费,包括督查人力、物力、资金等,也让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督查这一因素敲诈勒索环保企业,同时也抬高了环保行业的成本。
此外,由于环保部门调查督查时间长、步骤繁琐,企业的生产经营被一定程度上地阻碍。
随着环保问题的加剧,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督查指标,乃至拿到更多的补贴而出现了以“梁山好汉”为代表的新型勒索犯罪,他们利用环保部门频繁的督查工作,通过假冒督查组成员或督查人员进行勒索、敲诈的方式,让受害者对其提出的“污染治理”方案进行签订。而这种行为的出现,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受到了大量的质疑。
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与地方政府为完成督查任务而采取的不正当手段有很大关系。如果某个企业不能在规定督查时间内排除环保问题,就会被给予所谓的“加急治理”方案,导致企业不得不高额赔款或加重治理成本,从而导致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更完善的法律机制和监管体系来加以防范和解决。
1、加强督查的有效性和精准性。“短平快”不一定是好事,督查的时效性和效果性必须兼顾,应该强化对数据真实性和筛查手法的监管。
2、完善制度进行法律谴责。“梁山好汉”严重影响着环保行业的发展,对于出现的勒索、诈骗行为应该从严追责,完善相关制度和监管体系,确保企业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3、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自律能力,强化环保企业的合规经营和社会责任意识,以规范市场行为。
4、加强环境教育。也必须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公益宣传,强化企业生产、管理、治理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企业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社会,避免异常生产经营行为。
中央环保督查作为一项重要的环保治理工作,对于解决环境污染和提高环保行业的标准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为完成督查任务而采取了不正当手段,以致督查工作极易失控,“梁山好汉”等勒索行为的出现使得环保督查的形式和效果受到很大的质疑。因此,必须加强监管,各方共同努力以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巴洛仕集团:https://www.barlosi.com,电话:400-6699-864
Copyright © 2002-2025 凯利绿巢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3017908号-5陕公网安备61012502000342号